姚黃牡丹屬于落葉灌木。株型高達2米,直立。分枝較細硬,一年生枝長,節(jié)間亦長。鱗芽圓尖形。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,偶爾近枝頂?shù)娜~為3小葉;中型圓葉,頂生小葉寬卵形,長7-8厘米,寬5.5-7厘米,3裂至中部,裂片不裂或2-3淺裂,表面綠色,無毛,背面淡綠色,有時具白粉,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;總?cè)~柄長約13厘米,較細,斜伸;側(cè)生小葉卵圓形,長4.5-6.5厘米,寬2.5-4厘米,缺刻少,端鈍,頂小葉下垂,葉面黃綠色。近無柄;葉柄長5-11厘米,和葉軸均無毛。
花單生枝頂,直徑10-17厘米;花梗長4-6厘米;苞片5,長橢圓形,大小不等;萼片5,綠色,寬卵形,大小不等;花朵皇冠型,有時呈金環(huán)型?;ɡ賵A尖形,端部常開裂;花淡黃色(8-D);花徑16厘米×10厘米。外瓣3-4輪,質(zhì)地較硬,基部有紫斑;內(nèi)瓣褶疊緊密,瓣端常殘留花藥;雌蕊退化或瓣化。雄蕊長1-1.7厘米,花絲紫紅色、粉紅色,上部白色,長約1.3厘米,花藥長圓形,長4毫米;花盤革質(zhì),杯狀,紫紅色,頂端有數(shù)個銳齒或裂片,完全包住心皮,在心皮成熟時開裂;心皮5,稀更多,密生柔毛。蓇葖長圓形,密生黃褐色硬毛?;üiL而直,花朵直上?;ㄆ?月;果期6月。
分株繁殖具體方法為:將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,整株掘起,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。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,大者多分,小者可少分。一般每3-4枝為一子株,且有較完整的根系。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。將根上的傷口涂抹、擦勻,即可另行栽植。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(nèi),適時進行為好。此時,氣溫和地溫較高,牡丹處于半休眠狀態(tài),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營養(yǎng)生長時間,進行分株栽培對根部生長影響不甚嚴重,分株栽植后還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。若分株栽植過遲,當年根部生長很弱,或不發(fā)生新根,次年春,植株發(fā)育更弱,根弱則不耐旱,容易死亡。如分株過早,氣溫、地溫較高,還能迅速生長,容易引起秋發(fā)。[4]
牡丹分株的母株,一般是利用健壯的株叢。進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應(yīng)盡量保留根蘗,新苗上的根應(yīng)全部保留,以備生長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。這樣的株苗栽后易成活,生長亦較旺盛。根保留的越多,生長愈旺。
栽植:土壤要求質(zhì)地疏松、肥沃,中性微堿。將所栽牡丹苗的斷裂、病根剪除,浸殺蟲、殺菌劑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盆缽或坑內(nèi),根系要舒展,填土至盆缽或坑多半處將苗輕提晃動,踏實封土,深以根莖處略低于盆面或地平為宜。
澆水:栽植后澆一次透水。牡丹忌積水,生長季節(jié)酌情澆水。北方干旱地區(qū)一般澆花前水、花后水、封凍水。盆載為便于管理可于花開后剪去殘花連盆埋入地下。
施肥:栽植一年后,秋季可行施肥,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。結(jié)合松土、撒施、穴施均可。春、夏季多用化學肥料,結(jié)合澆水施花前肥、花后肥。盆載可結(jié)合澆水施液體肥。
修剪:栽植當年,多行平茬。春季萌發(fā)后,留5枝左右,其余抹除,集中營養(yǎng),使第二年花大色艷。秋冬季,結(jié)合清園,剪去干花柄、細弱、無花枝。盆載時,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愛的形狀。
中耕:生長季節(jié)應(yīng)及時中耕, 拔除雜草, 注意病、蟲發(fā)生。秋冬,對兩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塊實施翻耕。
換盆:當盆載牡丹生長三、四年后,需在秋季換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。
噴藥:早春發(fā)芽前噴石硫合劑,夏季用殺蟲、殺菌劑混合液,視病情每2周一次。結(jié)合施肥,宜可添加化學肥料及生長調(diào)和劑等。
催花:為增加節(jié)日或慶典活動,按品種可提前50天左右將牡丹加溫,溫度控制常溫10-25c,日均15c左右。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濕潤,現(xiàn)蕾后注意通風透光,成蕾后,按花期要求進行控溫。平時要行葉面施肥,保證充足水分供應(yīng)。這樣,冬春兩季隨時都能見花。
觀賞:單株牡丹自然花期10-15天左右, 隨溫度升高而縮短, 3-8c可維持月余。大田栽植可采取臨時搭棚遮風避光,延長觀賞時間;盆載時應(yīng)移至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、溫度5-10c、通風透光的環(huán)境,視長相及盆土濕潤程度適時澆水,花朵上不要淋水,這樣花期最長;需插花時的剪切,傷口應(yīng)在水中剪切或灼傷為好。插花用水應(yīng)放入保鮮劑或加少許白糖,以延長插花的花開時間。